此次政府工作报告特别指出,“今年要优先稳就业保民生,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努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
李克强强调,今年首次没有提出全年经济增速具体目标,而“六保”是今年 “六稳”工作的着力点,守住 “六 保”底线,就能稳住经济基本盘;以保促稳、稳中求进,就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夯实基础。
小康社会的指标不是仅用GDP来衡量,因为GDP增速目标只是评价经济发展结果的一个方面。像“六保”这样更多、更广泛的指标,有利于精准定位,反映小康社会建设的目标与方向。同时考虑到时间因素,今年两会召开已经是5月下旬,今年时间基本上快要过半,加上疫情对经济的冲击也非常严重,在此背景下,设定年度的增长目标实际意义不大。种种前提条件的不具备,使得刻意追求GDP数据的行为更加不客观。
此次政府工作报告特别指出,“创新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务必推动企业便利获得贷款,推动利率持续下行”。这意味着未来货币政策调控将更加注重发挥创新性、结构性政策工具的作用,缩短政策传导路径,提高传导效率。事实上,针对疫情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以及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今年以来,央行灵活运用总量和结构性政策,加大逆周期调控力度,为疫情防控和企业复工复产提供精准服务。央行通过采取不同期限、扩大抵押品范围、适度提高抵押率等方式,创新货币政策工具,向金融机构提供流动性支持,引导资金流向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实现宽货币向宽信用转化。
此次政府工作报告特别指出,“强化对稳企业的金融支持。中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再延长至明年3月底,对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应延尽延,对其他困难企业贷款协商延期。”
这项工作意义非常大。政府工作报告中报到了财政、金融两项政策叠加,主要是为了解决小微企业的资金压力,切实降低小微企业经营成本。目前来说,疫情冲击影响下,小微企业受影响最大,经营也是最困难的,小微企业又承担着就业特征。保就业、保民生,首先就是要保市场主体。据银保监会透悉,为助力中小微企业纾困发展,将指导银行机构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对2020年1月25日以来到期的困难中小微企业(含小微企业主、个体工商户)贷款,实施临时性延期还本付息安排,免收罚息,不下调贷款风险分类,不影响企业征信记录。
此次政府工作报告特别指出,“鼓励银行大幅增加小微企业信用贷、首贷、无还本续贷。大幅拓展政府性融资担保覆盖面并明显降低费率。大型商业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速要高于40%。支持企业扩大债券融资。”该项内容的提出对于大行普惠贷款增速目标的要求也是一种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特别表述。在货币政策相对宽松的基础上,货币政策传导有效性非常重要,需要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政策力度,并适当削减融资成本,真正做到让利于企。目前来看,大行的“头雁”作用已有突出表现。在加强小微民营企业金融服务方面,银保监会加大监管考核力度,督促银行机构稳定信贷供给,努力实现单户授信1000万元及以下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户数不低于上年的“两增”目标。要求5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2020年上半年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速力争不低于30%。同时,多家银行下调了湖北地区小微企业贷款利率0.35-0.5个百分点。推动银行机构进一步落实风险管理差异化要求,对疫情影响严重的地区,区域性、临时性提高小微企业贷款不良容忍度标准。
此次政府工作报告特别指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综合运用降准降息、再贷款等手段,引导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明显高于去年。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
从此项内容可以看出政府对货币政策的定位仍然是稳健,但从具体的要求来看,今年的货币环境会比以往更加宽松,且宽信用将是重点。一方面,政府工作报告罕见地直接提出要充分利用好“降准降息”手段,推动(企业融资)利率持续下行;另一方面,提出要引导M2和社融增速明显高于2019年。
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一方面运用好总量和结构性政策工具,通过降准、公开市场操作、MLF投放等政策工具组合使用,确保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支持政府债券发行、加大对民营企业和中小微企业支持力度,更好地发挥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作用;另一方面,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释放LPR改革潜力,适时适度下调政策利率和存款基准利率,引导LPR利率下行,切实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
此次政府工作报告特别指出,“今年赤字率拟按3.6%以上安排,财政赤字规模比去年增加1万亿元,同时发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赤字规模、特别国债规模和地方政府专项债规模均符合此前市场预期,财政政策力度较大。财政赤字规模进一步增加,有利于缓解财政收支矛盾,支持地方保民生、保运转,也支持了大规模减税降费给企业减负,释放了积极信号,有利于稳定并提振市场信心。今年财政赤字率较大幅度提高,是疫情冲击下财政收入下滑和财政刚性支出不减反增,收支差额扩大的现实所需。此次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了今年抗疫特别国债规模为1万亿元。并将赤字规模新增的1万亿元和抗疫特别国债1万亿元总计2万亿元资金,直接给基层市县财政,用于保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包括支持减税降费、减租降息、扩大消费和投资等,强化公共财政属性,决不允许截留挪用。近期社会上对央行直接在一级市场上直接购买抗疫特别国债讨论热烈,即财政赤字是否可以货币化,尚未明确。不过大部分专家学者不赞成财政赤字货币化。其中全国政协常务委员、经济委员会委员李稻葵表示:中国并不需要财政赤字货币化,即央行无需在一级市场直接买债,同时也仍不需要实行欧美国家的量化宽松(QE,央行在二级市场买入国债、MBS等)。“现在金融机构拥有一定的流动性,可以在市场上去买财政部新发的国债,不必由央行在发行的时候都介入。”
李克强表示,加大减税降费力度。强化阶段性政策,与制度性安排相结合,放水养鱼,助力市场主体纾困发展。今年继续执行下调增值税税率和企业养老保险费率等制度,新增减税降费约5000亿元。前期出台六月前到期的减税降费政策,执行期限全部延长到今年年底。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所得税缴纳一律延缓到明年。具体来看,今年减税降费政策体现了制度性安排和阶段性政策并举,重点减轻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困难行业企业税费负担。而且前期针对中小微企业行之有效的社保费等减免政策,延续至今年底,并将一般延缓交税3个月时限,延长至一年,力度较大。李克强表示,今年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75万亿元,比去年增加1.6万亿元,提高专项债券可用作项目资本金的比例,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6000亿元。目前专项债投向了市政建设、交通运输、教科文卫等民生服务、农林水利、生态环保、能源项目等基础设施领域。5月份财政部优化了专项债投向,新纳入了5G、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等新型基础设施,公共卫生及应急医疗救治等项目,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不仅投向有明显变化,地方也积极将专项债筹资用于符合条件的重大项目资本金,今年的比例已经提至25%。